唐山人必须知道的唐山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北唐山 景点 唐山人必须知道的唐山文化!

唐山人必须知道的唐山文化!

2023-09-14 1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评剧

评剧发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成兆才是评剧的创始人,也是评剧的第一位剧作家。评剧的代表作有《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代表人物有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为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唐山自2000年开始,到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评剧节。

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又名冀东皮影,发源于冀东地区的滦州,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遍操纵戏曲人物,一遍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皮影的代表剧目有《五峰会》、《杨家将》、《白蛇传》、《三打白骨精》、《鹤与龟》等,涌现出的皮影表演艺术家有李秀、高容杰、张茂兰、齐永衡等。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曾与评剧、唐山皮影并成为“冀东三支花”。传统剧目有《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现代剧目主要有《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等。这些剧目大多是根据古代、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更多融入乐亭地方语言,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鼓剧目。

唐剧

又名影调剧,一个全国只有一个剧团的剧种。唐剧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心剧种,于上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唐山市,原定名为唐山戏,后改称唐剧。它的音乐唱腔源于唐山皮影,它的表演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借鉴了唐山民间舞蹈和影人动作。唐剧的念白基本上都用唐山话。

唐山花吹

花吹是在鼓吹乐正常吹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手中的乐器为载体,集演奏于一身,既好听又好看的一种鼓吹乐演出形式。唐山花吹演奏的基本形式,是由两支大杆喇叭、一个堂鼓、一副小钹组成,以喇叭为主奏乐器,鼓、钹为伴奏乐器,采用口吐鼻息的循环换气法演奏,音量宏大,音色脆亮,穿透力强。演奏场合有红白喜事、 门市开张、节日、庙会等。花吹是民间艺人的百年集体创造,是鼓吹乐中的一支奇葩。

玉田泥塑

玉田生产泥玩具自古有之,和天津泥人张的泥人不同,玉田泥塑体现了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造型单纯简练,以白色做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而协调,在我国民间泥塑领域以风格独特而战友一席之地。玉田泥塑以玩具为主,以苇哨作响,以皮筋牵动使动物能跑能跳,以兔皮做鼓,摇起来有声,情趣盎然。玉田县的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闻名的泥塑之乡。

乐亭地秧歌

地秧歌是流行于乐亭县的一种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民间舞蹈。传统的活动形式,分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过街秧歌,走街串巷,沿途表演。其特点是节奏与动作统一,表演各异,舞姿简洁,边走边扭;场子秧歌,遇到广场或十字街头,拉开场面,大扭一番,有时还扭一会儿,唱一段,用锣鼓间奏,然后表演带有故事情节的小型舞蹈节目。其特点是具有典型人物性格,舞姿舒展,健美,画面灵活多变。

丰南篓子灯

篓子灯又称“椅子灯”,流传于丰南、丰润等地。因面具是用鱼篓和太师椅制作,表演时面具内燃蜡烛而得名。篓子灯是近年来发现的遗留在民间的傩舞,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近年来,当地文艺工作者对篓子灯深入挖掘,并广泛吸收了冀东地秧歌的表现手法,编创成广场舞蹈《篓子灯》,以浪漫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海祭、海魂、海博、海欢四个舞段,明快热烈地表现了渤海儿女与海同欢,喜庆丰收的场面,从而揭示出渤海儿女勤劳朴实、善良聪慧、团结拼搏的深刻主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